扬州:"新党建"领航新农村建设
- W4 ^2 c( k: y# [/ G# Z2006-11-01 扬子晚报 ( a1 b6 H( c) ], P1 z4 O
& E0 Z. K: m$ a! i 10月30日,扬州在金槐村召开全市"新农村、新党建"现场观摩会,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议,反响强烈。这是扬州市全面开展"新农村、新党建"活动的一个生动镜头。' K* H% S1 z4 ]- n+ B4 t
+ K, x" }6 ~5 }0 u" m- G
随着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扬州把"新党建"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重要内容。该市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功能定位符合科学发展,组织架构顺应乡村转型,领导班子承载富民使命,队伍建设体现先进要求,方式方法契合和谐民主",并竖起"六个新"标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有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有新定位、工作方式有新改进;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队伍素质有新提升;农村基层党的工作领域有新覆盖、工作条件有新保障。
) Y8 P3 u4 G ]4 g3 A( u5 _) F2 Q
w+ Y( h! H4 L7 P4 w/ ? h 创新发展理念,把农村党建工作职能定位在"富民"上。8月份,扬州组织"百村调研",基层干群普遍感到农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市委及时提出了推进"三大合作"等重大举措,富民成为农村各级党组织的重大任务,又成为他们的创新实践。邗江区围绕"富民强村"主题,构建致富示范基地、党员干部、党员的三级致富示范网络,涌现出以朱快乐为代表的一批"双带"型干部,形成了一批率先富裕的党员群体。仪征市委全面开展以"争创富民先进党支部、争当双带优秀村支书、争做先富帮贫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争"活动,带动全市5100多户、2万多名农民新上了致富项目。
# O0 ?5 ?9 i+ y4 Y4 \, P# r, T
, Z# C; ?7 O; B0 Z 创新用人导向,打造奋发有为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扬州以"经济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意识强、民主法治素质强"为导向,加强村班子建设。宝应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村委会主任"海选",先后有183个村党支部采取"公推直选"、"公开竞聘"等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全县村组干部由4554名下降到1725名,优化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扬州还全面实施"十万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将农村党员全部纳入日常教育培训体系。
: R# J% Q9 N1 u/ _# d/ ~" E1 ]3 N v) n
组织设置创新,顺应乡村变革,扩大党在农村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江都市委将农村支部建在特色产业上、建在致富项目上、建在骨干企业上,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的一大特色。水产养殖是小纪镇的传统产业,过去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单干,规模小、效益不高。2004年7月,江都市依托吴堡水产协会,建立了吴堡水产协会党支部。在水产协会党支部的带动下,全镇新增水产养殖户305户,水产养殖面积达9150亩,年产各类水产品3200吨,为农民直接增收1830万元。
9 U6 F1 y- \+ D) R1 W y* V
% A; W0 i5 Z5 r$ }- H: v 用基层民主来促进社会和谐。早在2002年,维扬区就在扬州市率先进行了党务公开试点,对村干部实行"述、询、评"活动,有效地把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区里深入开展了"走门串户、联系群众"活动,通过"民情日记"、"联系群众记载簿"、"连心卡"等载体,农村党员干部走家串户,有效地化解了一些陈年的矛盾和纠纷,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