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D! H1 C/ e& S" ]* ? 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最易使人遗忘重要的事情或物件,以致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从而加重这样的环境本身带给你的烦躁情绪――如此一来,工作效率高低不说,连自己的健康看来也得赔在里边了。 7 @2 E. X3 N5 f; Q/ u- A" e; S- p
因此,整顿工作环境是效率专家们最常提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之一。不同版本的“5S”、“5C”被人津津乐道。但我也发觉,什么东西只要一加归纳,一用缩写,就立即变成了“学院派”的专利,也就神秘得不知所云了。(有几个人能说出“54321办公室”是管什么的?) + i% ^+ c+ _+ w
因此,还是让我们从看得懂的步骤开始吧。 , O/ t9 [ D' ~& T- i
移除 对待一个“百宝堆”式的办公桌、书架或柜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上面、里边的东西一股脑地堆在房间的最显眼处。不用这个方法,你整理起来会束手束脚,患得患失。 & y$ L" ^8 `2 l5 R
当然,轻拿轻放还是要的。总不能“泼洗澡水泼掉了孩子”。 整理 以大刀阔斧的精神对“百宝堆”的物件进行整理分类。以两秒种一件的速度,迅速将其分为“无用”、“?”和“有用”三堆;再对“有用”的一堆重做一次,只留下“绝对必需”的物品。
( N: \0 }5 S6 N( o1 ? 在面对每一个“有用”的物件时,要不断地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 “我上次用它是在什么时候?”――如果答案是“一年以前”,那么绝对不是“必需”用品――立即把它放入“?”一堆。
9 l0 j! H* F; x9 J2 \. g “我多久会用上一次?”――如果答案不是“至少一周一次”,那么也不是“必需”用品――也把它放入“?”一堆。 0 S! N% ^+ k- u# }- H
拣出了自己绝对必需物品之后,整理工作的重点就该轮到“?”一堆了。这其实是这一阶段的重头,因为这一堆肯定是最大的。 + }9 o3 W6 r1 v" H9 j* `( P7 J
在整理过程中,要将它们再分作“收藏”、“送人”和“无用”三堆。千万不要被“这玩意真好玩”、“挺值钱的”或是“说不准可以传给儿子”之类的想法诱惑,因为所有这些,只是说明了东西本身可能的价值,而不是对你来说的价值(使用价值)。如果你想收藏,就把它们放在一个统一的牢靠的地方,并登记造册;如果你觉得“不值得那么麻烦”,那么说明这东西根本就没有留着的价值,还是尽快扔掉或送人为好。 经过这番工作,该送的送,该扔的扔,东西一少,心情会首先不知不觉地好起来。不信?你试试看。 清洁 这一步很好理解,就是把环境和所有不要扔的物品清扫、擦拭干净。工作虽然繁琐,但也许可以请人代劳。别以为只有有下属的人可以这样做,如果工作实在太忙,没有下属的人可以去请钟点工。 2 k; C' K; D6 {' f4 e) I
定位 % y4 q2 q4 s# T8 U9 ^
东西是否有用,全赖于你在要用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这里,要借用一个管理工学的概念:可视化,即标明所有可以确定标明的物品的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 / Z7 j `7 v0 u$ C* I
用在办公室,就是要标明每个文件柜(包括隔层)、每个文件盒、每个文件夹甚至办公桌的每个抽屉的用途及所放置的文件物品。为了美观起见,标签不必象厂区那样大,有条件的还可订制小型铜制铭牌。 ( }9 w3 W2 J, `8 H) t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双重的:不仅可以使你及时找到要找的东西,也可提醒你用完后放回原处。(想想,你大概不会将写有内容的记事本放入一个标明是“文具”抽屉中,但如没有标明,那可就难说了。) 7 \+ _. ?/ Q; f5 z7 w
剩下的就是养成习惯,我们不再作为一个步骤列出。一开始肯定不太习惯,但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人是习惯的奴隶”,我们总希望是些好的习惯。 2 Z; }4 L" h; S! I*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