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历史表明,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正是处于这种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作为置身于这一历史潮流中的一名公务员,如何调整好心理,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成为摆在社会及个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经历以及结合平时收集的相关资料,与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学习。 3 y. c8 x- ^# v* n7 U: `8 H M: S2 J
. p, F0 L3 l* |1 B* D7 O$ m
一、目前公务员队伍存在的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情况
# K& ]4 a: O x. h# b& k ?! _$ R! @4 c' W# y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如今的公务员成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公务员在工作、人际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却远大于常人。近年来,公务员队伍发病的几率是呈直线上升趋势的。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在最近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特殊性,陷于心理困境中的公务员人数趋多,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这一比例高于其它任何职业。目前公务员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心理失衡、人际困难、成功焦虑和工作倦怠等。! o- v# [" A8 k" T. ?5 M/ `
% W( Q+ g3 [' P$ T( l
2 a* A5 W; b( Y二、公务员心理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 u7 Q) M/ _, U9 ~$ O6 b
6 ~% }7 u* w9 e% L(一)公共性的特殊职业要求与公务员自然本性的冲突。公务员以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姿态出现,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要求。为保证公务员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必然要求公务员摈弃私心,保持公共性,但这种职业要求与公务员作为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当与公共权力相联系时,公务员便有了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不可能有的机会,即窃取、占有和不当使用公共权力,甚至以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只要公务员还从事着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职业的公共性要求与公务员的自然本性之间的冲突就不可能消除,由此导致的心理困境也就不可避免。
* u0 I( N% r2 l+ X# r9 v! ^8 I# R, ^; P1 E% s6 P' d* T
(二)理性的“官僚制”要求与公务员个性发展的冲突。没有哪一个职业的人员所遵行的规章制度会比公务员多。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共行政这一职业特别强调的理性要求与规范精神压抑了对公务员的个性发展和对自由的追求。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公务员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政府和国家,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更理性和谨慎,在某种意义上,公共行政是在以牺牲公务员个人的个性和自由来换取整个官僚制的理性与规范,如得不到有效的宣泄与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妨碍工作。 v8 C ?" i3 N0 S
% {* ]3 {0 |& s( S, k9 y) o# _
(三)重大公共责任与公务员有限的个人能力的冲突。公务员在身兼公民和公务员两种角色时,更强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公共责任的重大和个人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导致公务员苦闷、悲观、失望。公务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当他具备一个公职人员的素质,愿意承担公共责任时,往往又面临另一个问题:他是否有能力承担?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愈来愈大,这种责任很自然地转移到公务员身上,转化为心理压力,造成公务员心理紧张。公务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强个人能力以应对压力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公务员会因为个人能力的欠缺而产生不适、紧张、抗击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陷入心理困境之中。
8 g# g; u3 m) G) m$ l8 B5 k: r) d3 A1 G* U- p; J
(四)激烈的群体竞争加大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当今的政府部门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考公务员、干部公开选拔任用的热潮一波接一波,大批精英进驻政府部门,公务员的群体竞争越发激烈,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权力地位的担心,个人成就的焦虑,未来的忧愁等等,纠结在心中,难以排解。% _& H1 \- l4 Y
$ Z% d( v. B0 s; i6 h9 [
(五)心理疏导渠道的缺乏加剧公务员心理困境。有了心理困境,就应当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这是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出路。然而,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受到关注的程度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又极端缺乏,公务员有了心理困境,不知道宣泄,不敢宣泄,甚至不能宣泄,久而久之,积聚心中,困境加剧,心力交瘁。7 O# x8 X# e/ U( \
" Y' z# |: R2 _" k0 o# s三、心理调适的内涵和方法
% ]6 W5 a+ u/ w& i* D2 V' d' ?4 m) m1 ^+ @- ?' z/ f( P* a0 h1 {0 e
心理的调适是指:在出现了一些心理的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时候,能够主动的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来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
$ q2 s p- Z/ r) r
$ A. n1 J& Y3 W0 t5 s7 x0 U/ _: y(一)改变认知模式
+ U% n. j0 h9 d5 @: Z
6 h7 j. E+ F/ J9 J6 q认知模式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其实就像所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人认知模式的形成是受个体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形成的一些智商、情商等影响的。当认知模式形成以后,就会影响这个人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包括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一个班里50多人,老师的授课方法和内容是一样的,而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好,有的人成绩不好呢?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刺激每个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呢?给什么刺激,就接受什么刺激,他是有选择的,他会做出主观的判断来进行认知的。所以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有局限性,没有人能穷尽天下的真理。为什么要合作?因为当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越来越精深,对其他知识的涉猎就相对的比较少,解决问题的时候,又需要很多的智慧能力,所以他就需要合作,需要很多人在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才能得出更立体、客观的认识,所以每个人的认识结构都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4 V# s; |' j- s+ a( v4 S9 }1 H! s, [7 h
(二)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0 V/ s" M( f8 v: ?- S5 H- }& X/ `* s1 ]
世界卫生组织说,人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的就是人的适应性。人的适应性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那么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中,需要注意两点:
9 g7 \+ H3 V4 ^, j2 |5 [
$ k5 z4 W- Y% h! A6 c3 C1、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现。人应该能够去区分什么是工作的场合什么是生活的场合,什么是同事什么是朋友。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的行为有不同的约束。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表现,说话的时候要把握不同的分寸感,还有留有不同的余地。
4 |0 g( Q* |6 T3 N, z$ B9 v3 b) A- J; h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是由我们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和信息来决定的,遇到与别人的观点不一致时,不妨交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最后完善对客观问题的整体认识。当给领导提出一个工作建议,可领导为什么不采纳呢?如果你只站在自己和本部门的角度上,你会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但是如果站在领导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它可能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说,当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换位思考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了,也就不会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6 S5 e" L6 `$ R Y" f
9 A& L8 D9 F3 G, n) l(三)应该对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有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受到打击、挫折,是因为对问题缺乏一些必要的认识和准备。如果你给自己多种准备、多种答案,表扬也好、批评也好、指责也好,任何结果你都能够接受。风靡全球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阐述了这么一个道理:我的奶酪被拿走了,是会向一只老鼠那样只会问:为什么这么不讲理?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还是会像另外一只老鼠一样另外去寻找,想办法去改变、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c6 {3 e! @! {2 d Y6 d. I. N
2 F! ?5 n6 M4 z1 X$ u- D# i' U(四)增加排除负性情绪的手段
) }; R% B0 V* e- I- E8 c
8 B) K& ]& B" l: w) g) T- r/ C一是应该善于转移,适当的宣泄。人是一个环境的产物,改变一下环境,出去溜溜弯儿,听一场音乐会,找个朋友聊聊天,看场电影,都能排解人的负性情绪。一个人是不可能不生气的,但研究表明:人生气的时候3-5分钟分泌出的毒气,人体能够自动的过滤和排泄,对人身的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长期的积累,老生气,那么时间长了,对人体的健康就会有损害,不能像存钱一样去储存自己的负性情绪,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了负性情绪的时候要学会去宣泄。
8 _* o, f9 T' t
. J; j- A6 \* J/ r a1 Q1 V二是不能老生活在历史里面。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发展,包括人的审美、价值观、道德观都在不断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的某个阶段,对工作、人际关系的看法都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 P5 }' @3 `; Y6 \9 B$ L$ K8 D7 m6 p, i" R( {
三是要多读书。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够让人更豁达,可以让我们提高修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愉悦思维、陶冶情操。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知识的汲取,只有在书籍的带领下,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磨炼自己,我们的心灵才能渐渐充实成熟。
9 z# Y2 n, B( I* R. b) }5 {! w, t! z. \) b) O
四是培养幽默感。培养幽默的心态有助于你了解自己,有一个灵活的头脑,不会局限在消极的观点中无法自拔,也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下缓解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 D t! o9 S4 P( ], A4 U5 D$ v* p- `% c* I4 E/ \
五是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长,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而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宽容,每个人看问题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在这种差异当中能够彼此学习,彼此合作,这样才能拧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a9 Y) y: V# t" U8 }1 Z, D& t
& x" G5 Z, D8 I% b六是要能够放下。同事、上下级之间在工作当中会有些摩擦,逃不掉也躲不掉的,要让一切烦心的事过去其实是不容易的。人有个弱点就是人有什么就不珍惜什么,而且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没有的东西就去夸大它的价值。如果能够珍惜所拥有的,就能够化解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和一些恩恩怨怨。其实每一个能够走进生命的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如果能够去珍惜,就能够去善待别人,能够不太计较工作中发生一些摩擦,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抱怨了。
\+ \) O- C; g3 B6 O4 T0 Y- r7 l+ d$ ]9 J
(五)要注重人格的建设和修养
& y: \7 M2 n6 p% @$ @# B$ {5 \( H7 u; P- h
与人相处要尊重、理解和宽容,要用开放的心灵去容纳别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人际相处要和谐、善于沟通与合作;能够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求我们加强人格的建设和修养,与时俱进,才能符合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8 p4 [) n6 B' @+ ~; E
/ c; T- u: L' G8 F4 d8 w9 S) g ](六)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 l! D8 a1 p4 _4 N$ W% M
, O7 h4 n: F$ T; D1 R. ~一是要学会寻求帮助。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大多数人不善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去交流。一个人对问题的处理有的时候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以为很了不起的事,或者很痛苦的事在别人看来就没有什么。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助。要同家人、朋友保持一种联系,在困难、烦恼的时候可以寻找最信任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减少心里的压力。 B% @; {7 o& m) X; q' n( t
+ Y: f% ]1 R' u二是要与直接领导建立有效的沟通。在工作当中,与直接领导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如果这种关系发生了紧张,不仅对工作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消极的影响,因此要与领导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达到互相的理解和支持。, l3 r% a) t" L& `; P: @# x, f
1 `( K# R* _7 y3 n6 y公务员做为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每一个公务员要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就是要不断的提高生存能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时修正心理偏差,正确面对工作压力,确保心理健康,发挥其潜力,形成事业上的成功。作者:广元局 任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