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曾说:“树以其不才而寿千年。”这句话实际是警告有才能的人,能被人用之才,也是伤人暗器,害己根源。如果顺着这句话想,本身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不见得都不好,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6 M) Q3 L& _% I+ V
! _/ h$ N& O n1 \& @ 譬如:在一个集团里,老板要给自己选人,一般有三种选择:其一,老板自己退到后边,寻一个人干。其二,老板自己挂职,寻一个能干的人来干。其三,老板自己挂职,寻一个蠢才来干。第一种选择结果是老板无实权;第二种选择结果是能干者可能挤走老板;第三种选择结果是老板放心,因为蠢才干不了事,不会反客为主。另外蠢才也不会寻找高于自己才干的人,只能寻更蠢的蠢才,否则会把蠢才自己撵走,最终形成集团权力集中一人。在这里,这个蠢才的蠢力在外人看来是缺点、毛病,在老板眼里心里亦是不可用的“把柄”,但对老板来说,这“把柄”像“不才的树”,尽管有毛病,却不会伤到自己。; e, H8 d, P1 F& P
) Z [/ y$ s% }9 ~5 C# W! v 蠢才也是才,于自己有利,为何不用?现实中,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 i {2 W5 |& e6 B. n' X! ], U" V6 A* n p
打开《二十四史》,不难发现,历朝历代在开始一统天下时,往往出现皇帝爱诛杀功臣的现象,韩信死前曾叫冤,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鬣狗烹。其实诛杀的问题关键不在这。除过无法分离出功臣、奸臣外,关键在于功臣特别是开国功臣有极高的威望、才能和组织能力,自然都不是蠢才,若是蠢才在开创基业时也不会用,因为没用。江山到手了, 外敌没有了,危及自己统治的潜在危机只能来自这些功臣。如果用这些功臣,其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在皇帝老板那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心里会惶惶不安,夜夜难眠。如果不用这些功臣,让这些功高位重的功臣把兵权等交出,但其功臣建立的人格威望还在,发动政变的能力还在,皇袍加身的土壤气候条件还没有彻底铲除根除。留着让皇帝老板更不放心,日日会生猜忌病症,夜夜会做恶梦惊醒,怎么办?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只能除之。刘邦杀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如此,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等人亦如此。 d( Q5 [* M: w' C
$ O9 j. w4 O$ w( J
+ ~3 z4 u) \3 x! V2 G 但如果有一些“把柄”在皇帝老板手里捏着,那会另当别论。
4 w# ?6 S6 j: f5 B) Y6 F3 ?
- B5 u! {1 ?7 X- a$ G4 a* u/ Y 譬如,秦始皇多疑,把70万大军交给王翦很不放心,王翦看透秦老板的心思,采用自污的方法,带军队从咸阳出发,一路不断派使者向秦老板提出所要良田等财产,让秦老板感觉王翦没出息,只是贪图小利,没有太大的野心。王翦的“把柄”被捏在手里,秦老板心里也就踏实了。5 ^. D. S: {( S9 i
7 n$ _" Y3 C3 |! i9 X( E
* ~9 b' @+ U, Y! x8 a% I
看来,让领导捏点自已的“把柄”,不见得是坏事。 1 j7 S. m8 V+ },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