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正确处理人与己的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 @& H- O7 n3 k5 _; X
% c+ L6 f9 w, e8 M: ^, I: b+ h这实质上是个讲和谐、讲团结的问题。“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讲和谐,表现在人与自然上是“天人协调”,表现在人与集体上是“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人上是“合群济众”,表现在国与国上是“睦邻友好”,表现在做生意上是“和气生财”。“和”的思想既是经商之道、处事之道,也是做人之道、发展之道。和着干,出经验;分着干,没法干;对着干,全完蛋。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地方也好,只有和谐,才能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也出人才、出干部、出形象。我们威海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这么好的形势、这么安定的局面,很重要的就是上上下下十分注重团结。市五大班子内部都很团结,五大班子之间也很协调,心能想到一起,话能说到一起,劲能使在一起,用领导的话说“能尿到一个壶里”。市委办公室内部的团结也一直搞得不错,基本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以前,我曾从办公室和秘书长的角度谈了12 种动物的特性,我觉得在团结问题上,还要有像“狼”一样的团队精神。我曾看过一则报道:大草原上有一个500 多只狼的狼群。有年冬季,突降暴雪,天气异常寒冷,如果找不到足够的猎物,整个狼群将面临灭顶之灾。狼通过侦察,发现了牧人圈养的一群马匹,便决定向马群进攻。夜里狼群分成几股向马圈包围过来,其中一股首先冲进马圈,朝着头马扑上去就咬,头马又惊又疼,一个高蹿出围栏向外逃去。头马一跑,整个马群就炸了锅,都跟着向外逃,狼群便从四面八方冲向马群撕咬驱赶。狼群一边追赶,一边瞅准机会,蹿向马肚子这个最薄弱的地方撕咬,马用蹄子猛踢猛弹,狼或被踢死或被踢晕,被后面的马踩踏而死,但一只狼死了,另一只或更多只又冲了上来,马肚子的伤口越来越大,肠子流出来了,便倒下死去了。狼群就这样驱赶着马群向前跑去,沿途留下很多狼和马的尸体。当马群被赶到一片湖水前,为了逃命也顾不了许多,一下子就冲进了冰冷的湖中,结果逃出来的马全部冻死在湖里。这时候,狼群收拾残部,沿途返回,把已经死掉的狼拖到一起掩埋,对伤重活不成的狼,一起上前把它咬死,以减轻同伴的痛苦。这个冬季,狼群先吃倒在路上的马,最后再吃湖里的马,整个狼群得以存活下来。这件事听起来挺惨烈,但狼群的这种团队精神的确令人惊叹和震撼!怎样才能搞好团结?我看有两个关键。
. p% W, \* K d' i" c! e0 r; Q, D. L4 H) j
第一个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和学会欣赏他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看待他人。一定意义上讲,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是自己。眼睛可以看得很遥远,却看不见眼里的眼珠。最高明的理发师,也剃不了自己的头。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认识你自己”。中国的老子也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的古训。意思是说,知人难,知己更难,超越自己则难上加难。当年,小个子皇帝拿破仑率军纵横于欧洲大陆时,曾踌躇满志地挥鞭说道,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闻者无不动容。对此鲁迅先生讽刺道,这只是因为他身边有数十万如狼似虎的法国大兵,否则势必让人视为疯子。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个人的建树,都离不开时势和群体。办公室的同志对此尤需保持清醒头脑,有自知之明。既要知己所长,也要知己所短,切忌把自己看得过高,把别人看得过低,总看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总觉得自己行、别人不行。看待自己时,把自己当作泥土吧,如果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难免会有被埋没的痛苦。要坚持自省,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要勇于他省,“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不仅要听正面意见,更要注意听反面意见,择善而从。在这一点上,不妨学学古人。布衣起家的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终于以弱胜强,建立汉朝;一代明君唐太宗,重用谏相魏征,兴利除弊,故有“贞观之治”。人只有善纳逆耳之言,才能知己所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其次,要正确对待他人。古语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人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人虚怀若谷,宽厚仁爱,就会走出世俗,接近崇高。正确对待他人,前提是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我们党为什么既要提依法治国,又要提以德治国?这是因为,法只是做人的底线,而不是高线。前几年我们国家出了“两个森”,都挺有名。一个是孔繁森。一个是王宝森。王宝森违法乱纪,自杀了。依法治国可以制裁王宝森,但只强调依法治国,培养不出孔繁森,孔繁森的许多行为都不是法律所要求的,而是由高尚的思想道德所支配的。办公室的同志都应当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一要容人胜己。懂得欣赏他人,学习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有时候,别人的长处可能恰恰正是你的短处。要既能见人之长,又能学人之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既生瑜,何生亮”是要不得的。二要容人之短。没有缺点和弱点的人是没有的,容纳他人,也包括容纳他的缺点和弱点。有言道,“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做人要有肚量,心境宽广,大度处世,平和待人,学会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错,特别不要按自己的习惯模式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对别人的弱点过于指责和苛求。三要爱人如己。“德不孤必有邻”,大家能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当我们有一天离开市委办公室后,都会更加留恋今天。人心是秤,人眼是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经常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相互支持,相互补台,你忘了我想着,你掉了我拣着,你丢了我拾着,这样默契就有了,团结就有了。假如不是这样,那会是什么结果。有个“木炭和衬衫”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小学生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父亲问儿子生什么气,他气呼呼地说:“爸爸,我非常生气,××让我在朋友面前丢了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能遇上几件倒霉事。”父亲这时拿来一袋木炭,对孩子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作××,把这个袋里的木炭当作你想象中的倒霉事。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你砸中一下,就象征着他遇到一件倒霉事。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儿子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玩,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砸到衬衫上。父亲问儿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儿子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了。”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儿子去照照镜子。儿子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浑身满脸都是黑炭,只有牙齿是白的。父亲这时说:“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了自己身上”。这个故事说明,千万不能歪歪人,要爱人而不要害人,害人实际上是害自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支持他人就是支持自己。最终你所得到的,实际上就是你曾经给予别人的。 , ~, S; }: D1 s, z. G
: V! X, I4 m4 M- p0 D
第二个关键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讲团结。 哪些是关键时刻?我看就是在有荣誉、有利益的时刻。我们说,平时工作中要讲团结,日常交往中要讲团结,上下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都要讲团结,要做到这些并不难,难的是在有荣誉、有利益的时刻讲团结。南方人抓螃蟹用一种肚子大口小的渔篓,抓到第一只时得把篓子盖扣住,不然蟹子就会爬出来,等到抓了第二只后,就不用扣盖了,因为蟹子都想往外爬,上面的蟹子往上爬时,下面的蟹子就会用腿把它勾住,结果是谁也别想爬上来。在关键时刻不讲团结,其结果必然是一损俱损,自乱阵营,该上的上不去,该得的得不到。现在单位评先进也好,提拔干部也好,大多采取集中投票、民主推荐的办法,权利交给了每一个人。一定程度上说,哪个单位票投得集中,话说得好听,没有杂音,意见统一,那个单位得到的荣誉就多,进步的机会就多,干部提拔的就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我想大家都期望办公室成为一个荣誉多、机会多、出干部多的地方,这就需要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讲好话,讲团结。当然,讲团结不是要回避矛盾,搞一团和气。同事之间长期共事,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纠纷,矛盾往往是由误解或误会而产生的。我讲一个令人惊奇的误会: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后生育,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个孩子。男主人要忙生活,因为没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很聪明,能叼着奶瓶喂奶照顾小孩。有一天,主人要出门,叫狗照看孩子。因遇到大雪,主人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他赶回家,进屋一看便惊呆了,地下床上到处是血,狗满嘴也是血,但孩子不见了。主人见此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一劈,把狗杀死了。这时忽然听到床下有孩子的声音,于是把孩子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腿上的肉没有了,门后边躺着一只死狼,嘴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造成了一大“冤案”。办公室的同志们在年龄、学识、资历、阅历等方面不尽相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有误解并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及时消除,不使误解变为隔阂,变为对立。我很赞成一句话,就是有话要说在当面,当面说“糙话”,背后说好话。平时为消除误解说点“糙话”或刺耳的话很正常,但在关键的时刻还是要多说好话。 ( Z/ L! _1 Q3 E* k
- U0 P" y4 p.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