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关工作人员,完成文稿是一项主要任务。所以,必须从“字、词、句、篇”四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积淀语感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i* k) U5 K7 P& C; R ]7 H: q2 d9 Z
9 y* A1 F5 |% g5 n2 k
一、从“字”来说,要注重严密细致、精益求精
+ ~1 S5 G1 L( x$ y R4 X
3 X. K9 J# y7 J, g. J, b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在读书写作的时候,要“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说明了每一个汉字在文稿中的重要份量。有的人以为,识字、会写就可以了,无需下功夫。其实,轻视了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想写出好文章可谓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应该在更高层次上加强“字”的学习和揣摩。
6 S( O& P1 e _4 D% M; |: `7 K/ b6 v/ n4 }
1、学习时,一字未晓不放过。平时阅读要注意学习积累,对于不熟悉或者产生疑问的汉字,要当场解决,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搞清楚它的读音、意思,然后批注在书籍的空白处,或者摘记在专用的小本子上,绝不能视而不见、含含糊糊。这样做,看似耽误了一点时间,却解决了学习梗阻,并益于养成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2 i6 {$ {! X$ P) I9 G. D# z* W
( Z; V/ f o% g% @1 j- w
2、工作中,一字有误不放过。周总理在检查自己创作或者秘书交上来的文稿时,喜欢将每一页稿纸折一下,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顺读到下一页,从而在两页之间不会产生漏字现象,这种认真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文稿交付领导人审阅之前,一定要仔细校对,绝不放过一个错字。而出错的地方往往是在不起眼的“字”上。要避免这类错误,可以用“朗读法”,把写好的文稿轻声读一遍,顺一顺;可以用“三校法”,准备三种颜色的笔,校一遍用一种颜色,三次从头至尾的检查,也能杜绝错误;可以用“互校法”,请别人帮助校对。周总理曾经称赞胡乔木同志:“许多文件只有经胡乔木看过,发下去才放心。文件经胡乔木修改,就成熟了。”我们要学习他对语言文字的严格要求。
! `& J- [4 n6 I, _ e3 a r5 s9 r, j9 x' |6 ], v
二、从“词”来说,要注重厚积薄发、求新求进
8 f* N9 \0 v" k9 L1 e. w# z- X; f6 v# |) C8 c9 D
创作文稿,词语就是一块块富有生命的砖石。把这些砖石有规律地垒砌在一起,才能建筑起一幢幢或耸入云天的大厦或精致小巧的亭台殿阁。要提升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加强对词汇的积累。; W ]% w2 k/ e7 h' A8 r# Q
2 Y5 b7 c* b k' j4 q* J o
1、要增强积累的意识。平时要注意多朗读高质量的文稿和背诵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名篇佳作,且特别注意文中关键词的诵读和记忆。要对传递感情的词语进行咀嚼、推敲,从中体验其丰富的思想结晶,使自己感动、共鸣和震撼,从而使这些词语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在默读的时候,要拿笔圈画、勾点,对这些好词语、词组进行“消化”,其文章的精华就会脱颖而出,再次阅读就会产生亲切感,文稿创作就会得到辅助。
6 `2 G- z, `( |# q9 f% e) Q' [" S- j7 d; u+ P- A
2、要养成积累的习惯。要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应用文、议论文,培养细致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瞻远瞩的宏观视角。阅读时,对一些新词要加强记忆。如今年人代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词汇、词组,我们就要有敏感性,既理解其义又能吸收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增加公文写作的亮点。
* t, O% ^+ W* M* J9 `, s
5 W* I& M; X* ]/ {) G: ~& M2 N ` 三、从“句”来说,要注重多重练习、脱口而出3 W6 C: A2 j% s$ ?
' y; x" u1 y% j H8 e 文稿写作过程中,“句”犹如一个个组装好的零部件。你胸有主旨,零部件就如同听命的士兵,鱼贯而入,组成富有生气的一个个整齐的段落,以致构成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 w" A3 H7 V& p9 _2 D% s4 j
! J/ d$ B+ I- [ 1、有意提炼,把特定的句式列出来。在阅读老秘网网友分享的调研报告或者领导讲话时,要注意对文稿提纲的研究。好的提纲,句式排列整齐,词语准确有序,读来朗朗上口。遇到这样的好文稿,要及时摘记,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同时,对文中的精彩句子及格言警句,也可一并收录。当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文稿才能产生“不择地而出”的灵感。
, ^, k* Z$ [& t. i8 ^) m: N+ m: [4 y
& `6 H/ x+ C$ w1 \& d& {# ^0 t/ X3 e# g% ~' e
3、要重视文稿的结尾。好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豹尾”就是指文稿精彩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的和前文一脉相承、照应全文,形成首尾呼应的完美;有的以号召性的语句提炼全文,使人振聋发聩、过目难忘。在学习写作结尾时,要认真根据文章的着力点,为自己的创作增光添彩。※□刘成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