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准备谈谈四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类型,信息有什么用,怎样写信息”。
+ \) \. X! J0 c1 `# k
' t6 W* F6 O% @ [6 {2 S 一、什么是信息?
6 y0 g4 @: r- a; K7 N9 L
0 s/ p- @5 ^4 `0 X d2 x1 S 我理解,信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少的语言,反映工作经验、工作动态、社情民意、苗头倾向,直接面向领导决策的一种公文体裁”。用沧州人的土话说,“信息就是专给领导看基层汇报”,也是信息是为各级领导“量身定作”的,面向党内的情况交流。为了更好地把握“党务信息”这种体裁,我们给党务信息和新闻作一下DNA鉴 定,借此框定出信息的主要特点。& H5 y) I( j& X5 u1 ]2 t
& V! }; t& t- v. m& h" ?
一是迅捷性。反映迅速是党务信息的“第一要务”,这一点与新闻的特点非常相近。在信息工作中,反映慢了、信息上迟报、漏报就不是个工作质量问题了,而是信息人员担责任、挨板子的问题了。所以,搞信息要抢抓“尝花一现”,不搞“昨日黄花”。比如说,某地发生了重大灾 害事 故,当地信息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整理有关情况,经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上级信息机构。这是一个政治责任。否则,耽误了上级领导决策的最佳时机,谁也担待不了,对人民群众也是不负责任。所以,搞信息就得要朱总理刚就任时的感受一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像国歌要求我们的一样“时刻准备着”。在信息界有这一句笑谈,干信息就得“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比牛干得多,比免子反应还灵”。$ b* L- a* w" T" J/ D
! B5 P8 \+ H" Z' ]% K, g 二是简洁性。一句话,粘粘糊糊不叫信息,穿鞋戴帽不叫信息。还是用咱沧州人话说,“干净利落、有吗说吗”。这一点就是新闻的变异了。新闻一般要有主题、眉题、副题,内容有导语,有主体。而信息则不然,完全可以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说完主要意思,嘎然而止,不必收尾。在实际中,咱们一些信息搞得比较“隆重”,来龙去脉委委道来,涉及内容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这样的信息往往浪费采编人员和读者的大量精力,收效不好。也可以这么讲,有长度未必有深度,短小很可能是个精品呀。
" ~( r8 l3 K5 e. s, k j3 q# f9 x5 u6 U; R6 b; k: |9 G9 R) z) Z
三是平朴性。信息不讲华丽的词藻,切忌用文学化的手段表述信息。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要考虑信息的基本属性“专门服务领导决策”,大家可以想,向领导汇报自己单位的工作经验时,用得着写“艳阳高照,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吗。这就好比大家的上班时,都有一套符合自己职业定位的服装一样,穿着不得体了,自己都不舒服。所以,有时我们在编辑一些信息时,都把大量优美的文字掉。因此,大家写信息时,可以少走弯路,多在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下下功夫、多在表述的精炼性上下功夫。
. b( t% _0 N2 G5 m' j, p
/ z# g- F# ]( q) I 四是真实性。真实是信息的生命线。虚假信息的危害有多大,可以说误党误国、耽误前程。举几个例子。第一个说的是美国,现在独立调查委员会已经搞出一个500页的调查报告,直接指向布什政府在9·11事 件发生之前的信息失灵问题。民主党的克里更是抓住不放,死缠乱打,弄得共和党很被动。有专家估计,虚假信息问题很可能成为影响美国大选的一大因素。第二个说的是西亚古国—“花拉子模”。学历史专业的同志可能印象深一些,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大多数也都看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郭靖被成吉思汗授为“金刀驸马”后,曾受大密令,领五万蒙古铁骑突袭花拉子模,仅用了几十天时间就把拥有百万雄师的“花拉子模”打得落花流水、人头滚滚。什么原因?绝不是金庸说的郭靖会“降龙十八掌”、黄蓉拿到了《武穆遗书》,而是花拉子模吃在了假信息的亏了。据正史记载,当时花拉子模有一个陋习,军队在前方作战,打胜了回来报功的肯定要受到重赏,败了回来报信的则要施以酷 刑甚至处 死。这样一来,该国的信息员就经常“写假信息”了,最后郭靖的降龙十八把城门拍开,该国官僚们才如梦方醒。第三个说的是咱们的同行。1997年,我参加全省党务信息工作研讨会,会上省委信息中心主任(现在的省委副秘书长),严肃通报了几个县市虚报信息的情况。有的同行,就是因为太敬业了,看到自己单位的信息得分上不去,就凭空编了些新经验、新思路,倒是很快被省委信息中心采用了,最糟糕的是还被有关领导批示了,结果纸里包不住火,弄得各级都很尴尬,最后那几个县市委办公室都被取消了评优资格,后来我打听了一下,造信息的那几位老兄很快都调到“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了。总之,都是假信息惹得祸。前车之鉴,应该汲取。
# S8 b/ p8 X( w
8 n% Q' _* P# { 五是内部性。内部性和信息这种面向领导“量身定作”特点密切相关。因为信息是要直接面对领导的,它的特殊读者群体是领导干部,所以信息中有一些,不面向大众、不向社会公开的东西。比如说,去年非 典初期,我们早就整理出了相关信息,提示领导非 典时期,可能出现短期内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扬,甚至出现抢购现象。这些东西在这个特殊时期就不宜外传,就只能信息的形式向领导报告。所以,我们常说,写信息最怕写成“地球人都知道”,就和数学一样,既然成了公理,就不必再搞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在信息的选材上要尤其注意。. R' d! X# C: v8 U4 ]9 G
; Y& D: l( n* E9 K( I$ |二、信息有哪些种类?
1 b6 i6 `& v" ]! W5 x# H0 }2 j
8 t- b$ v3 E f& k6 U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信息不大,门类不少。”别看咱们三五百字的小信息,有大文章、大名堂。必须分门别类,把握不同类型信息的主要特点,这样才能在写信息时,抓住要领,画龙点睛。3 q/ q+ t# o: I" V! ~, }
3 Y; J' c1 d- I. p
一是经验类信息。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在某项工作中的成功作法、制度。这类信息有一个“穴道”可以点,就是一个“特”字。大家可以想,一项成功工作大家除了你们单位没干过,其它单位都是零,编信息的凭什么不上呀,领导为什么不关注呀;一项工作大家都做,你们干得比别处力度都大,你的信息也得上,领导也会满意。具体说,经验类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成,你成我大”。比如说,前年我上报了一条《老秘网市推行律师参与信息接待制度》,具体内容指, 这在我国北方也是第一份,省委在几份内刊都予以刊载,当时的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秘书长等市领导纷纷批字肯定。比如,运河报的五城同创的一条信息。
) s! r# V) p! g) y$ ]3 ^" Y3 d* A3 z7 K. K
二是动态类信息。这类信息最像新闻报道中的“短消息”。它的穴道是,“以快致胜,以准致胜”。如,去年10·11特大风暴 潮,咱们信息中心每隔一个小时收集一次各乡镇及水产、盐务、民政等部门的报灾情况,不分昼夜,上报省和沧市,迅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为领导决策赢得了时间,也算是咱们信息系统为抢险阻 灾做出的一点项贡献。# {$ _3 c3 _9 W6 Z' F- {3 g
+ ~* C1 |' ?) O( f) [
三是社情民意类信息。这是党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一个重要区别。党务信息肩负着搜集社会各个层面的所思、所盼、所需、所 的重要职能,用信息界的一名行话说,党务信息要成为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比如,在十 七大召开前,咱们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向各级信息机构发出信号,搜集各地关于十六大的一些民间意见。 “以土致胜”,反映基层群众的真实心声、基层的真实动态,启示领导、影响决策。法没取 以前,一些地方就搞出了相关信息,可见社情民意类信息的作用有多大。
3 n) F& }; B" E# _
; b1 q* N" y. b% K* L7 L r! B 四是反映建议类信息。就是通过信息载体直接向领导建言献策。可以说,这是领导接受建议意见的一条“大通道”、“直通车”。这类信息的穴道,就是“不讲任何格式的微型申请报告”。比如,财政局报的信息。再比如,咱们的公检法等部门搞的一些司法建议,对现行法律条款的漏洞进行了分析,都有很高的价值。
* Q8 _8 ~+ C* p) y* w1 G3 o6 G3 L
三、信息有什么用? D' N& Y# p" s: ~. E9 W4 {; }
. z; V; N8 B3 z" F1 _ 信息的生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 G/ m, p% J& ]1 Z3 q4 X5 }
$ Q: ~) C f% P3 T- K1 K3 ? 第一,领导确实需要。现在用日理万机来形容各级领导的要求一点也不为过。各级每天都要开会、都要接待上级、来宾、群众来访等,每天留给领导读文件的时间太少了。加上有些文件过于长,给领导加重了负担。听省委办公厅领导们讲过,十年前省领导每天带回家要看的文件就有十多斤。所以现在需要信息这种文件“快餐”。
6 T. n. N) F% ~0 k2 d
& m- `7 a# a {" {# x; `+ D 第二,信息有经济价值。举例说明。黄骅的《绿色长廊建设》得到了支持。同时,各级领导对信息的作用也越发重视。有个镇长打电话,让我军民一致鞭炮信息。
5 D' T0 i h4 D, Q* d$ r& U# { T3 d5 }
第三,写信息能当官。清朝就有实质意义上的信息。有些人有折子中提了真建议、反映了真情况,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当了大官。现在我们信息战线也出了大官。候磊。4 S; j( F3 s G7 f: G8 P
$ e1 G. A* o! f3 M7 B& U
干一行琢磨一行。我曾私下对信息起源的史料做过搜集,不知是否准确。到了明代,我们才有专门信息机构,搜集各地的社情民意,以决定重大政策及大官任免。但明朝没把网络没建立起来,造成信息上偏听偏信。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到了清朝,则由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信息媒体,即公文抵报制度,专门刊出各地大官的上奏和皇帝的朱批。另外,还对一些具有政治远见的人,授予特别密奏权。比较好的巩固政权,促进经济的作用。这些在有关的清史资料及二月河的三部曲中有较多的记载。我党的现代信息史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我省XX同志得到肯定。目前,信息化大潮涌,经济一体趋势明显,各级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信息水涨船高。4 N; ~' n' W2 M: f0 J
( I; \5 l4 F! f: T+ W4 Y2 h四、怎么写信息
g) Z' A6 u% s% {8 ^7 v* P
$ @$ U; K- e* l0 }0 o 我们给领导写讲话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体会一下,很有深义。干信息也是一样,思维方法对路了,工作技巧掌握了,就可以事半功倍。我根据自己这几年写信息的经验,编了几句“数字歌”的顺口溜。( n2 m+ g# A& e$ q6 B# N. P
' x2 a! a* m' N+ X 一是“一个中心”。不是党章里说的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以当期热点、焦点问题为中心。比如,我们去年非 典时期,我们就全力聚焦非 典工作,一个时间内怎样防非、怎么两不误类信息占了我们的90%以上。因为这样的信息才最有时效性,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焦点,最具参考价值。否则,全国上下一片非,你的信息里决口不谈,准是要偏离主旋律。
. l; |6 n6 [3 j7 Z }* H! E7 f
二是“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是务必熟悉上情。对我党的“一、二、三、四”,老秘网市委市政府的“三、五、八、十”熟悉对接。二是务必掌握下情。对本单位的哪项工作是创新的,哪些排位如何等。
. h( }* m0 d: x4 ]8 g/ r+ u% c# k( a1 m
三是“三天三地”。第一叫扑天盖地。以量取胜,。" ~# x. N+ a$ K9 U% J7 w
7 {8 L5 g6 C$ ^% e 总之一句话,写材料永远只是一种手段、一条途径。终极目标,是要煅炼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工作方式。从而通过这套“先进的软件系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更高层次的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啰嗦了这么多,占用了大家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很不好意思。由于自己水平很差,说错了很多地方,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亲友多多批评!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