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写一些职场故事,向舞鞋和琪琪学习,但是每次提笔,又觉得无从写起。
8 n a" R& K# o8 W# @ 今天决定试一试,从一些点滴开始,不是经验只是经历,未必是正确参考而已。
+ I1 W* r2 x2 _- j) H# \; b9 m9 f
+ N; X/ _1 {" M* l/ N5 ]2 P6 U5 b 先从习惯开始吧,有人说习惯是成败的关键,我觉得,习惯自私一些说,也是为自己方便,当事情繁杂起来,臃肿起来,习惯往往更能体现价值,有人说养成习惯,只需要七天,你认为呢?- _3 G) d+ }' b3 a) O
1 G; q$ }& D4 R1 N* W
6 P1 u9 K) f% Q3 ?$ S 1、两个记事本 # g; v0 G, |0 p0 f, j8 ~
这是刚刚来公司的时候,以为副总给的建议,当时只是好奇,没有坚持,现在想来,的确有些道理。
+ }$ P3 |, q9 l ]% Q 第一个笔记本,是会议用的,也许步入职场,就注定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而你的身份也因每个会议的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你记录,整理,发言,总结,因此,一个笔记本就显得很必要,如果可以,最好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而且是活页可拆卸,便于保存和更换。但是所有场合都是这一个本本陪着你是不是就够了呢?
- t$ O' F3 [( u! P6 o 我觉得第二个笔记本的价值更明显。* J0 Q6 `3 U; C" \: A2 j2 Q+ o
这个本最好要和日历相关,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便于携带有足够记录空间的台历。因为每个会议,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对应着相关的工作进度,联系人等信息,而如果我们只是将会议主题,内容,议程,待办事宜,进度流程一并记录到一个本本,会显得杂乱,不够突出重点,当然,不排除有人可以记录的很清晰,这也是一种习惯吧。
) g( @3 U8 E' g B" ?" e' K/ ] 和日期相关的好处就是将对应的信息,填写到相应的日期,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避免遗漏,一来可以提醒自己,二来,做完之后,可以标注,既可以有小小虚荣的成就感,也可以真正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t: X* U: O& v0 C" J8 r
# r; `+ F( V+ I8 x( k& j! q
2、清早的思考5 k) x- Q) c# D6 u% N5 A/ R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觉得不错,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9 [ Z/ D* c0 ~' n
每天一早做到办公室,我会静下来几分钟时间,想下今天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全面,其次是要过滤。那就是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标注出序号,1、2、3……记录在纸上。4 d6 I: |$ e8 V, N8 _5 a
而一天中,一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开会,比如沟通消耗过多的时间,那么原计划下午要完成的方案,就不会有连续的1个钟头时间,那怎么办,时间经常被打断成几个零散的时间段,这是我经常遇到的事情,那么就要更好的利用这张纸,见缝插针。
4 s$ h; ` K% p; l& T5 ~6 |. ?- {; o* ` 比如下午的会议延长了半个钟头,散会后你发现离面试时间还有15分钟,而原来你打算用45分钟完成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修改,一刻钟显然不够,那么,看看这张纸,原来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是将××经费报销,那么这15分钟足够了,贴**,填报销单,然后准备资料,比较充裕的去下一个工作。. e0 R) c0 m! D! y( m6 X- A
把每天计划的工作量化,一来避免遗漏,二来更好的见缝插针,及时调整工作安排,提高效率,三来,避免浪费时间。
/ ]- E: q; o2 L 快下班了,还有20分钟,要做的一项工作很明显是无法完成了,又不想加班,那就明天吧,而其实,这20分钟足够完成其他的1件或2件小事情,总比浪费掉的好吧。# W2 S1 y7 ^# [7 B8 ~. a) S
; b9 x3 Z. J; s7 q; p/ P Y" X
3、过程&结果1 ] b6 E7 }# h
我觉得这个话题适合送给刚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朋友,而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两者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一些。
# E# v# z9 B7 d0 Q' C0 f 记得刚刚毕业那年,血气方刚,经常和主管顶撞,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我很认真的去做了,虽然没有做好,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那时的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虽然这次没有结果,但是过程对了,就应该值得肯定,下次或许这对的过程,就能结出正确的果,而当时的领导告诉我,他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 g Y" A7 O; ]6 L 知道自己也当了小小领导,也开始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去完成,才发现很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一直在以往的帖子里说,要换位思考,这很重要,因为高度往往决定了长度,或者速度,永远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永远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 Q3 c5 t1 J: C. F5 t; z) w. |别跑题,那到底哪个重要呢?
8 } z! f* s8 a% ~1 C# Y& ^- e( o 下面是我的观点,朋友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永远不要,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因此,从感性的思维去分析,也许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过程要比结果重要,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但是在企业中也许未必,不会有人去听你讲道理,我们要的是数据,是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当然,不是说过程一文不值,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不好的过程会为好的结果提供教训,但你要清楚公司为你肯付出的成本,他们招你的目的,他们付你薪水的意义,所以如果做错了,就用好的心态去接受,面对,别再为自己找借口,起码我走对了这过程,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不认错,下次还会错,过程和结果,你要什么,什么就重要,你追求什么,什么就重要,人总是要成长的,是不是?& |- u4 C/ y* a9 `& u1 a+ g9 A
. x+ L8 r' T1 f/ U0 ?2 q* @! a0 d+ E. t; B4 I
4、事情不会排着队来/ Y, F# E$ ~3 r0 ~5 D5 {
记得依然是初入职场的时候,和领导的分歧,那时他会同时交给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作,而我说,我现在在做××工作,你又让我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然后我再回过头来做这件,还要重新理思路,效率不是很低,为什么不能等我做完这个,不打断我,再做另一个件,当时觉得自己蛮有道理,开口闭口效率。
4 K" _% q5 q5 d$ i/ Z5 u 慢慢地才发现,事情总不会排着队来找你,大多的时候是,一件事刚做到一半或者刚刚开始做,就又有另一件事过来,还没处理完,另一个突然事件又发生。. ?% [) H/ f6 z2 ]* f# z% K
所以说要摆正心态,有心理准备,客观地对待,要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种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必备的能力,当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铺天盖地的压过来,别去抱怨,自乱阵脚,先好好分析下,分出轻重缓急,事情暂时停止,不是就此搁置,而且要尽量高的提高效率,工作总有忙时和闲时,要懂得忙里偷闲,闲中多想想忙的事情,打理清楚,即使不能马上解决,也好有条理的分门别类,一面突然情况措手不及。# N/ O5 }5 f( I2 [. `; p! \
, `$ \, a' a) b6 |4 |1 q: u* m/ F 5、若即若离
5 O1 W% r8 d. y' c, n" g+ ~/ y 记得多年前,一位学长同样也是好友对我说,大意是处理同事关系要能于若即若离之间,做人要不忘本位主意之道,他是我现实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很欣赏的人之一,现在早已是中海派驻某大城市的老总,只是当时不是太懂。
" s3 x4 b! L$ R! u% K; J: K. | 也许他的意思是,感觉你和谁都熟,但感觉你和谁又都不熟,或者说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这是一个度,尽在掌控。1 w) n8 |; k( u) ] M
疏远了,也许就会有麻烦,企业中很多事情是弹性的,人为因素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和影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沟通,也许结果或者效果截然相反,疏远,隔离,甚至矛盾暗战,无疑是为自己的职场设置暗礁,处处陷阱障碍,如履薄冰,怎么能开心?
4 _/ u9 A1 T: G 但是如果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否就会如鱼得水呢?也许未必,带来的麻烦或许不必刚刚那种要少,如果上升为中层领导应该尤其突出吧,记得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就有矛盾,就有利益团体,不可避免的小圈圈,你和谁都像哥们儿一样自来熟,今天和A总火热,B总心里想,哦,他是A的人,我不能让他了解这个项目太多的底细,后天你又和C总谈笑风生,A想,这小子靠不住,或许拿我当跳板吧,其实未必危言耸听,很多时候,两个有矛盾的高层在一件事情上有分歧,而你刚好夹在中间,此时,或许你和其中一位汇报无关事情时的一个亲昵举动,都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芥蒂,更不用说他们如果都要你给出一个结果。
. E5 J O8 ~3 g$ Q+ D 总之,若即若离,说得容易,做的不容易,上班时候不谈私下的事,下班以后不谈公司的事,是我的建议。
! c$ X8 P5 o' d& ?) s) C6 c: i 7 e3 f: e' G2 t7 A5 _
6、我有多好5 n2 x: ~ N2 q% f
你会不会时常这样发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到底有多好?或者多差?6 y; ]: Y' A: _' P5 }; y
还是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听说,讲的是鱼为什么不会“撞车”,因为水中又一个影子,为它提供参照,暂且不去谈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只是吸取其中的一个建议,人需要一个参考,一个镜子,会更容易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 u- x7 Y( l+ N0 a, L 为什么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总是给部门的另一个人?我就听过一个员工说,一个领导周五过来部门,问谁明天上班,估计是要交代一件事情,而部门其他人这周刚好都休息,领导转了一圈出去,这个员工讲到这里,请有一份侥幸和得意的说,反正他不找我,更好,一定是什么麻烦事……
/ x5 y+ p# A3 N. M! ^, r2 E; P8 Z 那我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不找他呢?7 {' Y1 A" a: \2 G/ ~
任何人,正常情况下,或许都不愿意背黑锅吧,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应该首先在心里评估一下,这个人能否胜任,是不是会给自己添麻烦,要自己担风险,这个风险多大?& L) c( O- @0 e
如果一个人开始总是信心满满,但遇到困难后便拍拍屁股,我不干了,干不了,解决不了,谁交给你任务不是提心吊胆,你的领导,你的团队成员。( M# h) Y* w' l' J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而且出了问题之后,不等其他人开口,他总是先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你会希望、放心和他合作吗?
. C* F" D8 \ E" n/ t/ E& C: Q) | 如果一个人沟通有问题,其他人都能和平相处,他却像个定时炸弹,可能会和任何人发生摩擦冲突,摔电话,要么大家都别管,谁爱管谁管,我们都是打工的……
8 q3 g: F! q" p' o5 u. d& ` 所以我今天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你有多好?你够优秀妈?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
9 X0 d9 m1 W8 F, ?7 x& l! A
* ~/ I$ x8 v g5 ~' B+ { 7、没事动笔练练字/ ~# e# O F7 I' E
每年回家,都会打开那个大大的皮箱,随手翻开一封封信,那各色的信纸上记录着很有个性的字体,和曾经的故事。4 P. G, ~! H. K/ @- x; U* g
直到大学,还坚持写信,每每期盼打开信箱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激动。$ C0 |0 Z8 y8 _; y. w
现在整天对着电脑,提笔的日子,已经很远了……
! h4 V$ _ S. _5 k% M# G 算一算现在需要动笔的事情吧,会议的记录,逃不掉的,但多半是胡乱在本子上写上几行要点;( W9 C! o" ?) {" y2 y7 H" m
为了考试写得申论,考完试手都麻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月的字数;
; ]& v8 a$ U' {8 } P9 M; e 每天逃不掉的各类签字,只是名字不太容易写,太多的时候,自己都觉得那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 {) Q- X8 z1 ^2 [
曾经还以自己的字而骄傲,自成一体,虽然没有练过,但起码很有个性,到了大学,有人说看我整片的字,像是晕机,也有人说,那哪是写字,明显是画画……
1 j& y: A( N* S5 `* | 现在看自己的字,不是晕机,简直是晕死,奇怪还是不是自己的手了,真想把它剁了,嘿嘿。
. }0 `) \6 L. e6 ]4 Q5 L 前段时间买了字帖,司马炎的,诗词内容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零散的空闲时间,拿起钢笔,写几个字,即使我们再也离不开电脑,起码,依然要写出象样的字吧。
' Z! W% v! e; s3 A9 U1 d* F. S/ m9 V: l
8、跟对领导) O+ `- V3 I) E c
在感情领域,我们时常遇到这种困扰,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 D- k2 ~( v9 W( z/ O! e
在职场里,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回选择跟随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 F' m9 q! v2 F# f
可以说职场的起起伏伏,暗流涌动,一场天子一朝臣,高层变动也是时常发生的,很难“从一而终”,那么就先从小的地方说起。9 T$ t- w# t. [0 ~- U: @% F% I7 V
跟对一个好的领导,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本领域的技能,更有处世为人的方法,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级别的高手,处理各类人或者事基本是游刃有余的,你可以每件事先在心里打量下,然后再看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对照总结一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跟对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种境界,泰然处之的镇定,喜怒不露于色的城府,要相信耳濡目染,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个急脾气,动不动就拍桌子,自乱阵脚,也许你发现不知道从那天开始你也变得急了。" z8 }* v3 h" B: I. ?6 O3 t, P8 C
如果有领导赏识你,那是你的幸运,更是你的挑战,很多领导一旦认准了一个人,是不会轻易否定的,因为那要先否定他自己的判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让他更加的赏识和信任你,但不能越位太明显,不要突破工作范畴,尽量不要让所有人都清楚你和领导的关系到底铁到什么程度,这样一来是避免给大家压力,二来也是为今后准备一条退路。
1 b0 q) L* I1 H! |" n8 F# r7 C" F j 如果你的领导品行上有问题,最好今早敬而远之。
3 o7 U2 n0 p% }! M) s. ` l 而且,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做到选择你的人让他觉得你主观上愿意跟着他,没有别你选择的人,不因此而埋怨你。6 [5 h( e8 `( d/ p# b! L, i9 G! Q
曾经有一个副总十分看重我,刚好那时她新组建了一个部门,就将我调了过去,那是我刚来公司1年的小小毕业生,就被派到分公司去考察指导,当时我的职位是华东区市场督导,一出差就是1个月,每到一地要给分公司做培训,回来后副总又派我去深圳分公司实习下,当时是市场主管,可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那里的环境太差,两个人公用电脑,大部分领导都是没什么学识的人,用excel做一个分析表都不会,而刚好那时另外一个副总也想调我去另一个中心,我就跑掉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年少,那时做市场,没有天天往外跑,只是记得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而不懂得向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学习,大错特错,而如今已经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的我们,也说不清那个更好,如果我当初留下,那个副总已经是集团的老总了,是否比我现在的发展更好,也很难说的。
$ p) I& m0 l6 x# r; Q 好像有些跑题了,很多时候,挑战是锻炼,也许是磨练,有的是领导给你的,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别走丢了。5 Y: Y5 c0 l d
1 R- p0 v& o$ \% g: V+ w( ~ 9、两个皮包* [7 C. M( k+ z5 w9 C: `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看到两个人,都是标准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职业装,只是一个人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一个人提着一个小小的皮包。那么直觉告诉你,哪个人更有能力呢?
/ s/ m. S2 `- M3 m2 e- n 其实大大,小小,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多大,多小,看文字,一般是大大的就往大了想,小小的就往小处寻,那么你的答案呢?. }, B0 t- _# _2 {4 y# R5 e
我想我的是后者吧,为什么?说不清,因为之前已经说了嘛,直觉。
# a9 Q+ r) V: N9 ^# ? 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的老板,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办公室门口总是排着队,你和他刚说两句话,电话响了,他示意一下,接起电话,刚放下,又进来一个十万火急的人……
) \- Y7 J3 \6 v# N, q" s4 m# S; D1 ^ p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一切尽在掌握,运筹帷幄,我又想起Y总。: w' E+ w" m9 M0 g( o
刚刚来公司时,Y总还在,那时候走过他的办公室,总会有意无意瞥上几眼,多半见他腿架在桌子上,对着笔记本,抽烟,于是想,是不是耶鲁的博士,都这样?后来听说他负责公司上市、筹资的工作,又听传闻说他从美国回来后风险投资失败,被老板招安,委身下嫁,钱了几年的卖身契,是迟早要走的。
7 a* @( |6 B; [* [& E8 A. v 于是多半见他胖胖但不笨拙的身影迅速的在公司出没,两点一线,大门到他的办公室。# a, {) H4 U3 e9 p
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
2 T, Z3 X1 Y0 Z. b8 h& E6 _; j 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国际规模,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运货,布展,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这架势挺让我兴奋,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现场总指挥,很佩服他的活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遇到每个同事,都热情的握手,就像慰问一般亲切,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c: a6 t& p/ \! Q( d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N" t% K# [1 B Z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 U" j9 j7 H# l8 F* n+ T( M4 o B- b0 g1 F( t' K, g6 p- W
10、聆听的角度
. r* y1 `" A* B9 f/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