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职场点滴二三事,谈不上经验的经历(转)

  [复制链接]
萧萧兮天下 发表于 2014-8-19 0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早就想写一些职场故事,向舞鞋和琪琪学习,但是每次提笔,又觉得无从写起。
8 n  a" R& K# o8 W# @    今天决定试一试,从一些点滴开始,不是经验只是经历,未必是正确参考而已。
+ I1 W* r2 x2 _- j) H# \; b9 m9 f
+ N; X/ _1 {" M* l/ N5 ]2 P6 U5 b    先从习惯开始吧,有人说习惯是成败的关键,我觉得,习惯自私一些说,也是为自己方便,当事情繁杂起来,臃肿起来,习惯往往更能体现价值,有人说养成习惯,只需要七天,你认为呢?- _3 G) d+ }' b3 a) O

1 G; q$ }& D4 R1 N* W
6 P1 u9 K) f% Q3 ?$ S    1、两个记事本    # g; v0 G, |0 p0 f, j8 ~
     这是刚刚来公司的时候,以为副总给的建议,当时只是好奇,没有坚持,现在想来,的确有些道理。
+ }$ P3 |, q9 l  ]% Q    第一个笔记本,是会议用的,也许步入职场,就注定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而你的身份也因每个会议的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你记录,整理,发言,总结,因此,一个笔记本就显得很必要,如果可以,最好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而且是活页可拆卸,便于保存和更换。但是所有场合都是这一个本本陪着你是不是就够了呢?
- t$ O' F3 [( u! P6 o    我觉得第二个笔记本的价值更明显。* J0 Q6 `3 U; C" \: A2 j2 Q+ o
    这个本最好要和日历相关,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便于携带有足够记录空间的台历。因为每个会议,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对应着相关的工作进度,联系人等信息,而如果我们只是将会议主题,内容,议程,待办事宜,进度流程一并记录到一个本本,会显得杂乱,不够突出重点,当然,不排除有人可以记录的很清晰,这也是一种习惯吧。
) g( @3 U8 E' g  B" ?" e' K/ ]    和日期相关的好处就是将对应的信息,填写到相应的日期,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避免遗漏,一来可以提醒自己,二来,做完之后,可以标注,既可以有小小虚荣的成就感,也可以真正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t: X* U: O& v0 C" J8 r
# r; `+ F( V+ I8 x( k& j! q
   2、清早的思考5 k) x- Q) c# D6 u% N5 A/ R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觉得不错,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9 [  Z/ D* c0 ~' n
    每天一早做到办公室,我会静下来几分钟时间,想下今天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全面,其次是要过滤。那就是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标注出序号,1、2、3……记录在纸上。4 d6 I: |$ e8 V, N8 _5 a
    而一天中,一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开会,比如沟通消耗过多的时间,那么原计划下午要完成的方案,就不会有连续的1个钟头时间,那怎么办,时间经常被打断成几个零散的时间段,这是我经常遇到的事情,那么就要更好的利用这张纸,见缝插针。
4 s$ h; `  K% p; l& T5 ~6 |. ?- {; o* `    比如下午的会议延长了半个钟头,散会后你发现离面试时间还有15分钟,而原来你打算用45分钟完成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修改,一刻钟显然不够,那么,看看这张纸,原来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是将××经费报销,那么这15分钟足够了,贴**,填报销单,然后准备资料,比较充裕的去下一个工作。. e0 R) c0 m! D! y( m6 X- A
把每天计划的工作量化,一来避免遗漏,二来更好的见缝插针,及时调整工作安排,提高效率,三来,避免浪费时间。
/ ]- E: q; o2 L    快下班了,还有20分钟,要做的一项工作很明显是无法完成了,又不想加班,那就明天吧,而其实,这20分钟足够完成其他的1件或2件小事情,总比浪费掉的好吧。# W2 S1 y7 ^# [7 B8 ~. a) S
; b9 x3 Z. J; s7 q; p/ P  Y" X
   3、过程&结果1 ]  b6 E7 }# h
    我觉得这个话题适合送给刚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朋友,而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两者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一些。
# E# v# z9 B7 d0 Q' C0 f    记得刚刚毕业那年,血气方刚,经常和主管顶撞,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我很认真的去做了,虽然没有做好,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那时的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虽然这次没有结果,但是过程对了,就应该值得肯定,下次或许这对的过程,就能结出正确的果,而当时的领导告诉我,他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 g  Y" A7 O; ]6 L    知道自己也当了小小领导,也开始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去完成,才发现很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一直在以往的帖子里说,要换位思考,这很重要,因为高度往往决定了长度,或者速度,永远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永远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 Q3 c5 t1 J: C. F5 t; z) w. |别跑题,那到底哪个重要呢?
8 }  z! f* s8 a% ~1 C# Y& ^- e( o    下面是我的观点,朋友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永远不要,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因此,从感性的思维去分析,也许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过程要比结果重要,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但是在企业中也许未必,不会有人去听你讲道理,我们要的是数据,是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当然,不是说过程一文不值,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不好的过程会为好的结果提供教训,但你要清楚公司为你肯付出的成本,他们招你的目的,他们付你薪水的意义,所以如果做错了,就用好的心态去接受,面对,别再为自己找借口,起码我走对了这过程,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不认错,下次还会错,过程和结果,你要什么,什么就重要,你追求什么,什么就重要,人总是要成长的,是不是?& |- u4 C/ y* a9 `& u1 a+ g9 A

. x+ L8 r' T1 f/ U0 ?2 q* @! a0 d+ E. t; B4 I
    4、事情不会排着队来/ Y, F# E$ ~3 r0 ~5 D5 {
    记得依然是初入职场的时候,和领导的分歧,那时他会同时交给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作,而我说,我现在在做××工作,你又让我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然后我再回过头来做这件,还要重新理思路,效率不是很低,为什么不能等我做完这个,不打断我,再做另一个件,当时觉得自己蛮有道理,开口闭口效率。
4 K" _% q5 q5 d$ i/ Z5 u    慢慢地才发现,事情总不会排着队来找你,大多的时候是,一件事刚做到一半或者刚刚开始做,就又有另一件事过来,还没处理完,另一个突然事件又发生。. ?% [) H/ f6 z2 ]* f# z% K
    所以说要摆正心态,有心理准备,客观地对待,要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种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必备的能力,当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铺天盖地的压过来,别去抱怨,自乱阵脚,先好好分析下,分出轻重缓急,事情暂时停止,不是就此搁置,而且要尽量高的提高效率,工作总有忙时和闲时,要懂得忙里偷闲,闲中多想想忙的事情,打理清楚,即使不能马上解决,也好有条理的分门别类,一面突然情况措手不及。# N/ O5 }5 f( I2 [. `; p! \

, `$ \, a' a) b6 |4 |1 q: u* m/ F    5、若即若离
5 O1 W% r8 d. y' c, n" g+ ~/ y        记得多年前,一位学长同样也是好友对我说,大意是处理同事关系要能于若即若离之间,做人要不忘本位主意之道,他是我现实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很欣赏的人之一,现在早已是中海派驻某大城市的老总,只是当时不是太懂。
" s3 x4 b! L$ R! u% K; J: K. |    也许他的意思是,感觉你和谁都熟,但感觉你和谁又都不熟,或者说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这是一个度,尽在掌控。1 w) n8 |; k( u) ]  M
    疏远了,也许就会有麻烦,企业中很多事情是弹性的,人为因素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和影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沟通,也许结果或者效果截然相反,疏远,隔离,甚至矛盾暗战,无疑是为自己的职场设置暗礁,处处陷阱障碍,如履薄冰,怎么能开心?
4 _/ u9 A1 T: G    但是如果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否就会如鱼得水呢?也许未必,带来的麻烦或许不必刚刚那种要少,如果上升为中层领导应该尤其突出吧,记得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就有矛盾,就有利益团体,不可避免的小圈圈,你和谁都像哥们儿一样自来熟,今天和A总火热,B总心里想,哦,他是A的人,我不能让他了解这个项目太多的底细,后天你又和C总谈笑风生,A想,这小子靠不住,或许拿我当跳板吧,其实未必危言耸听,很多时候,两个有矛盾的高层在一件事情上有分歧,而你刚好夹在中间,此时,或许你和其中一位汇报无关事情时的一个亲昵举动,都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芥蒂,更不用说他们如果都要你给出一个结果。
. E5 J  O8 ~3 g$ Q+ D    总之,若即若离,说得容易,做的不容易,上班时候不谈私下的事,下班以后不谈公司的事,是我的建议。
! c$ X8 P5 o' d& ?) s) C6 c: i    7 e3 f: e' G2 t7 A5 _
        6、我有多好5 n2 x: ~  N2 q% f
   
    你会不会时常这样发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到底有多好?或者多差?6 y; ]: Y' A: _' P5 }; y
    还是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听说,讲的是鱼为什么不会“撞车”,因为水中又一个影子,为它提供参照,暂且不去谈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只是吸取其中的一个建议,人需要一个参考,一个镜子,会更容易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 u- x7 Y( l+ N0 a, L    为什么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总是给部门的另一个人?我就听过一个员工说,一个领导周五过来部门,问谁明天上班,估计是要交代一件事情,而部门其他人这周刚好都休息,领导转了一圈出去,这个员工讲到这里,请有一份侥幸和得意的说,反正他不找我,更好,一定是什么麻烦事……
/ x5 y+ p# A3 N. M! ^, r2 E; P8 Z    那我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不找他呢?7 {' Y1 A" a: \2 G/ ~
    任何人,正常情况下,或许都不愿意背黑锅吧,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应该首先在心里评估一下,这个人能否胜任,是不是会给自己添麻烦,要自己担风险,这个风险多大?& L) c( O- @0 e
    如果一个人开始总是信心满满,但遇到困难后便拍拍屁股,我不干了,干不了,解决不了,谁交给你任务不是提心吊胆,你的领导,你的团队成员。( M# h) Y* w' l' J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而且出了问题之后,不等其他人开口,他总是先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你会希望、放心和他合作吗?
. C* F" D8 \  E" n/ t/ E& C: Q) |    如果一个人沟通有问题,其他人都能和平相处,他却像个定时炸弹,可能会和任何人发生摩擦冲突,摔电话,要么大家都别管,谁爱管谁管,我们都是打工的……
8 q3 g: F! q" p' o5 u. d& `    所以我今天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你有多好?你够优秀妈?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
9 X0 d9 m1 W8 F, ?7 x& l! A
* ~/ I$ x8 v  g5 ~' B+ {    7、没事动笔练练字/ ~# e# O  F7 I' E
        每年回家,都会打开那个大大的皮箱,随手翻开一封封信,那各色的信纸上记录着很有个性的字体,和曾经的故事。4 P. G, ~! H. K/ @- x; U* g
    直到大学,还坚持写信,每每期盼打开信箱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激动。$ C0 |0 Z8 y8 _; y. w
    现在整天对着电脑,提笔的日子,已经很远了……
! h4 V$ _  S. _5 k% M# G    算一算现在需要动笔的事情吧,会议的记录,逃不掉的,但多半是胡乱在本子上写上几行要点;( W9 C! o" ?) {" y2 y7 H" m
    为了考试写得申论,考完试手都麻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月的字数;
; ]& v8 a$ U' {8 }  P9 M; e    每天逃不掉的各类签字,只是名字不太容易写,太多的时候,自己都觉得那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 {) Q- X8 z1 ^2 [
    曾经还以自己的字而骄傲,自成一体,虽然没有练过,但起码很有个性,到了大学,有人说看我整片的字,像是晕机,也有人说,那哪是写字,明显是画画……
1 j& y: A( N* S5 `* |    现在看自己的字,不是晕机,简直是晕死,奇怪还是不是自己的手了,真想把它剁了,嘿嘿。
. }0 `) \6 L. e6 ]4 Q5 L    前段时间买了字帖,司马炎的,诗词内容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零散的空闲时间,拿起钢笔,写几个字,即使我们再也离不开电脑,起码,依然要写出象样的字吧。
' Z! W% v! e; s3 A9 U1 d* F. S/ m9 V: l
    8、跟对领导) O+ `- V3 I) E  c
        在感情领域,我们时常遇到这种困扰,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 D- k2 ~( v9 W( z/ O! e
    在职场里,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回选择跟随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 F' m9 q! v2 F# f
    可以说职场的起起伏伏,暗流涌动,一场天子一朝臣,高层变动也是时常发生的,很难“从一而终”,那么就先从小的地方说起。9 T$ t- w# t. [0 ~- U: @% F% I7 V
    跟对一个好的领导,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本领域的技能,更有处世为人的方法,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级别的高手,处理各类人或者事基本是游刃有余的,你可以每件事先在心里打量下,然后再看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对照总结一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跟对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种境界,泰然处之的镇定,喜怒不露于色的城府,要相信耳濡目染,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个急脾气,动不动就拍桌子,自乱阵脚,也许你发现不知道从那天开始你也变得急了。" z8 }* v3 h" B: I. ?6 O3 t, P8 C
    如果有领导赏识你,那是你的幸运,更是你的挑战,很多领导一旦认准了一个人,是不会轻易否定的,因为那要先否定他自己的判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让他更加的赏识和信任你,但不能越位太明显,不要突破工作范畴,尽量不要让所有人都清楚你和领导的关系到底铁到什么程度,这样一来是避免给大家压力,二来也是为今后准备一条退路。
1 b0 q) L* I1 H! |" n8 F# r7 C" F  j    如果你的领导品行上有问题,最好今早敬而远之。
3 o7 U2 n0 p% }! M) s. `  l    而且,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做到选择你的人让他觉得你主观上愿意跟着他,没有别你选择的人,不因此而埋怨你。6 [5 h( e8 `( d/ p# b! L, i9 G! Q
    曾经有一个副总十分看重我,刚好那时她新组建了一个部门,就将我调了过去,那是我刚来公司1年的小小毕业生,就被派到分公司去考察指导,当时我的职位是华东区市场督导,一出差就是1个月,每到一地要给分公司做培训,回来后副总又派我去深圳分公司实习下,当时是市场主管,可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那里的环境太差,两个人公用电脑,大部分领导都是没什么学识的人,用excel做一个分析表都不会,而刚好那时另外一个副总也想调我去另一个中心,我就跑掉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年少,那时做市场,没有天天往外跑,只是记得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而不懂得向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学习,大错特错,而如今已经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的我们,也说不清那个更好,如果我当初留下,那个副总已经是集团的老总了,是否比我现在的发展更好,也很难说的。
$ p) I& m0 l6 x# r; Q    好像有些跑题了,很多时候,挑战是锻炼,也许是磨练,有的是领导给你的,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别走丢了。5 Y: Y5 c0 l  d

1 R- p0 v& o$ \% g: V+ w( ~    9、两个皮包* [7 C. M( k+ z5 w9 C: `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看到两个人,都是标准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职业装,只是一个人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一个人提着一个小小的皮包。那么直觉告诉你,哪个人更有能力呢?
/ s/ m. S2 `- M3 m2 e- n  其实大大,小小,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多大,多小,看文字,一般是大大的就往大了想,小小的就往小处寻,那么你的答案呢?. }, B0 t- _# _2 {4 y# R5 e
  我想我的是后者吧,为什么?说不清,因为之前已经说了嘛,直觉。
# a9 Q+ r) V: N9 ^# ?  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的老板,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办公室门口总是排着队,你和他刚说两句话,电话响了,他示意一下,接起电话,刚放下,又进来一个十万火急的人……
) \- Y7 J3 \6 v# N, q" s4 m# S; D1 ^  p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一切尽在掌握,运筹帷幄,我又想起Y总。: w' E+ w" m9 M0 g( o
  刚刚来公司时,Y总还在,那时候走过他的办公室,总会有意无意瞥上几眼,多半见他腿架在桌子上,对着笔记本,抽烟,于是想,是不是耶鲁的博士,都这样?后来听说他负责公司上市、筹资的工作,又听传闻说他从美国回来后风险投资失败,被老板招安,委身下嫁,钱了几年的卖身契,是迟早要走的。
7 a* @( |6 B; [* [& E8 A. v  于是多半见他胖胖但不笨拙的身影迅速的在公司出没,两点一线,大门到他的办公室。# a, {) H4 U3 e9 p
  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
2 T, Z3 X1 Y0 Z. b8 h& E6 _; j  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国际规模,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运货,布展,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这架势挺让我兴奋,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现场总指挥,很佩服他的活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遇到每个同事,都热情的握手,就像慰问一般亲切,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c: a6 t& p/ \! Q( d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N" t% K# [1 B  Z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 U" j9 j7 H# l8 F* n+ T( M4 o  B- b0 g1 F( t' K, g6 p- W
     10、聆听的角度
. r* y1 `" A* B9 f/ n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29

正序浏览
必成大器 发表于 2017-4-6 0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7 W  u! c. k& F% Y. N9 E
, a; Z: L5 k* r% \- k7 U) T7 D  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国际规模,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运货,布展,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这架势挺让我兴奋,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现场总指挥,很佩服他的活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遇到每个同事,都热情的握手,就像慰问一般亲切,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 a8 z% {* I" h) n& \# @1 ]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
 
sgsw 发表于 2016-12-21 16: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3 h/ \& |' J. r( m# U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 ~
 
总在风雨后 发表于 2017-4-6 0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f8 ^% {+ g; m0 v' p/ e7 m  J5 V: i5 u4 q& v  _3 I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总在风雨后 发表于 2017-4-6 08: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必成大器 发表于 2017-4-6 0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跌幅高达佛塑股份多个地市分公司的分公司的风格时代风格岁的丈夫告诉对方告诉对方告诉对方公司的风格低俗之风跪倒在沙发广东省防总公司的风格招待所
 
萧萧兮天下 发表于 2014-8-19 1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 发表于 2014-8-19 17:21
8 M+ @) S: h/ o! r/ m. c8 J真希望本文是萧萧总结的,只要参考价值,老猫都欢迎。
# P7 K# u& b6 y, j% r
嘿嘿,我也想,可惜水平不足、阅历不够,只能借花献佛了~~
 
 楼主| 如影随形 发表于 2014-11-14 16: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工作中,我们总能见到太多的口述者,但是现实 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聆听,耐心地聆听别人的发言,来不断的完善自己
 
竹叶青 发表于 2014-11-14 14: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李小溪 发表于 2014-11-13 17: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一切尽在掌握,运筹帷幄,我又想起Y总。
 
15135800770 发表于 2014-11-15 17: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境界的提高何其难,闲时无事免不了反思,但仍无多大进步。
 
老猫 发表于 2014-8-19 17: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希望本文是萧萧总结的,只要参考价值,老猫都欢迎。

点评

嘿嘿,我也想,可惜水平不足、阅历不够,只能借花献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9 19:28
 
向往雄鹰 发表于 2014-11-5 1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非常有意思 他山之石 触类旁通吧
 
眯眯虫 发表于 2014-11-13 13: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工作态度不是很端正,来取经
 
山青水秀 发表于 2014-11-13 14: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对领导,在于领导层次高,在于多学习
 
无脚鸟 发表于 2014-11-13 1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秘网,道理浅显但比较实用。
 
ksjsjian 发表于 2014-11-14 11:2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亲身经验之谈呀,谢谢楼主分享。
 
石头希迁 发表于 2014-11-14 14: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 m6 y' j0 h9 B  ~( X& \1 P. ^( T+ i
触类旁通,见微知著,可以为师矣
6 I7 Y: U5 y6 V' ^9 y( i1 L$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