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y* g8 A3 O8 q( r( D* K
经常见到一些嘲笑文字工作者(俗称“材料狗”)的文章和段子,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格调和品味都不高。而文字工作者常常引以自嘲,心情受此影响,自信心也饱受打击,感觉干这工作不划算、没前途,后悔上了这条“贼船”,恨不得早早跳离苦海。这里面确实存在一种现象,一些不干这项工作的同志包括一些领导,不知道其中的苦处和难处,甚至会产生一些偏见:一是觉得文字工作没什么难的,谁都能干,对文字工作者吹毛求疵,关心培养不够,二是习惯对文字工作者形成刻板印象,觉得他们除了写材料其他啥也不会。而少数文字工作者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停留在文字层面当“文字匠”,不能抓住文字工作的本质,或者情商不高,甚至恃才傲物,更加深了这种偏见。
作为一个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人,在我看来,文字工作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辛苦,枯燥,熬心费力,其中的苦处确实一言难尽。但另一方面,文字工作也有它的好处,只要用心去做,真正钻研的话,也能从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自于文字水平的提升,来自于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被采纳,或者推动了某项工作、解决了某个问题。“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我们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而且,文字工作还有其他工作不能比拟的优势,概括起来说,它有三个机会。 首先,文字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自己的机会。 说实话,作为一般干部,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你的声音很难被领导听到,但通过文字这种方式,却有机会进入领导视野,写得好的东西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形中给自己创造了发展机会。在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因为材料写得好而脱颖而出进而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例子,可以说,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能写得一手好材料的人往往是稀缺人才。 其次,干好文字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要真正把一个材料写好,需要大量的积累,这不仅需要文字能力,更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思想高度、理论深度、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果在工作中有意识锻炼自己,保持刻意学习的状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进步会非常快。而一个人能非常自如地驾驭各种彩料,说明他/她一定有非常好的综合素质,一旦有机会从事别的工作,一定也会非常胜任。唐浩明先生在《点评曾国藩奏折》一书中说:“一个人能把公文写出水平,就具备了相应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一定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这是中肯之论,也被大量的实例所证明。 第三,文字工作者还拥有其他岗位所不具备的学习机会。 由于写材料经常要在领导身边,参会跟会,参加调研,阅读文件,以及接受耳提面命,这就是绝佳的学习机会。现在能到一定岗位的领导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工作能力、管理素养、为人处事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在与领导的接触中,如果善于虚心学习,能从中学习领导的语言特点、领导艺术和处事方式,了解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决策过程,这是活生生的管理学案例,也是言传身教的人生成长课,比花几十万去学校读个EMBA还值得。 虽然有这些好处,但不可否认,文字工作干久了,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类岗位工作繁多,几乎每天都有新任务,让人疲于应付,在日复一日同质化甚至机械化的工作中,在持续的压力中,在雷同的工作场景中,在过于单一的评价模式中,很容易把人的激情磨没了。再加上文字工作者大多工作勤恳,却不喜钻营,所以职业进步上有时还比不上别的岗位,容易让人滋生一些不良情绪,从而造成职业倦怠。如何克服这种情况,我提供几点建议,就是要注重四个“比例关系”: 一是树立远大目标,目标的大小与感觉的苦和累成反比。 人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应该要有理想有追求,这不仅仅是指职业上的发展。理想信念说起来很大很远,但如果我们把它界定为人生当中的一些目标和愿景,它就不是遥不可及的。孟子说,要先立乎其大。就是说人要立好大的志向,要有追求目标和方向。我们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并把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分阶段去实现,把自己从外在驱动调到目标驱动和成就驱动的频道上。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苦和累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们能理解,长征那么苦,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理想的支撑,有一个目标在前方召唤。 工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当你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时,虽然没有直接把目光盯在职位薪水等外在标准上,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不断提高,自然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和冯仑说的“追求理想,顺便赚钱”是一个道理。而如果只把眼光放在一个具体的岗位上,人生的格局就会变得很小,就会一直用这个目标来丈量自己的付出,总认为自己辛苦而没有回报,觉得亏了,进而影响心态,影响人际关系,最终影响发展。所以,苦和累既是客观实际,也是主观感受,关键看你用什么样的目标来衡量。 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很深的体会。最初做记者,我的目标是一两年内成为专家型记者,能对一个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来我在工作之余自己学习,做行业研究,目标是三到五年内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得到行业人士的认可。应该说经过努力,这些目标都顺利实现了,在行业研究方面已经出版了两本著作,还有两本即将出版。 我进入公文写作领域后,经过几年摸爬滚打,有了很多的体会,也有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我就想,公文写作也是一门专业,我的这些方法不仅能为自己所用,减轻工作压力,还能用来带队伍和帮助别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撰写了《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一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在公文写作这个圈子里口耳相传,读者们的认可和热情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期。 正是因为有这些目标的驱使,我才能坚持努力,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因此获得了成果,得到了认可,也收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而这个过程中的压力、辛苦和疲倦,都水过无痕了,化作了人生的营养。 二是敢于迎接挑战,克服挑战的勇气与成长的机会成正比。 工作中有挑战,有困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很多挑战都是可以克服的。有句话说得好:“要有勇气改变能改变的,有宽容忍受不能改变的,更要有智慧分辨这二者。”当你发现工作中有一些挑战,而自己通过努力能克服和解决时,就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四平八稳、被动地工作远不如主动迎接挑战更能成长。我始终记得多年前公司主要领导与我们新员工座谈时说的话:“公司存在一些问题,才凸显你们的价值,如果一切都尽善尽美了,你们就是吃现成饭的,价值就凸显不出来了。”其实这肯定也是他自己成长的经验之谈。所以,大到系统性的问题,积极思考,小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努力克服,把这些问题当作挑战,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和提高自己。 这些年,我的工作中也一直面临挑战,几个人的团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量,人手紧张,人员年轻,经验缺乏,总感觉压力山大。每次大的任务面前,我都抱着“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心态,付出加倍的努力,挖掘团队的潜力,获取外界的支持,更加高效地合作,不断优化和改进,尽管过程很煎熬,但每次下来都有新的收获,每个人都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成长。 三是不断学习,持续改进,工作的用心程度与成就感成正比。 我们说在文字岗位上有良好的学习机会,要善于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做一个“有心人”,并且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找到工作的规律,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体会到自己越来越能hold住更多的事,形成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认为,工作有三个层次,用手工作、用脑工作和用心工作,用心工作时最高的层次。只要用心,创新无处不在,潜力无处不在,再平凡的工作都可以越干越好,没有止境。哪怕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会议纪要,当你掌握了基本格式、结构要求、语体风格,但进一步的深层结构是什么,表达如何更精准,观点和意见如何提炼更到位,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始终认为,对待工作要敬业,但不要成了工作的奴隶,热爱工作,更要热爱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塑造意志品格,拓展心智与视野,追求精神的成长与个人修养的完善,与职业进步同样重要。人们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而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场所。文字工作正因其辛苦和艰难,也更锻炼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实,世界上没有哪项工作是容易的,都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动人之处。文字工作者手中有一支笔,能把自己的辛苦说出来,所以更要慎用自己的这种“话语权”,少一些自怨和自怜,多一些自强和自信。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人生的修为。
4 Q2 [% R2 [4 A- F/ g; Z q
% C3 }: J( ^+ y* A6 g7 i
; i4 [& G# i4 {
7 m& w; u9 P+ w$ \. l' {. L# {4 V2 h/ Y* X
$ k- i9 u, d0 h# x5 I7 h: F
" r1 B8 U; a! E+ Q
3 ]) D3 U0 J" K! k* \7 J. R4 A
' s( f! e4 s. _8 d6 w
1 ^. J; B4 A2 t& k5 b6 ~3 N4 k; V7 V ^% j8 C
9 ]; |5 C, D7 {' R+ @5 D
: I- ~) f, T9 k/ U0 ^: s9 s
/ |* Y2 [( F# V9 T
7 _& V8 ]+ s! f4 }' m/ @& ^7 E, P4 e6 d' c. \
4 ~. V( v9 O1 B! U% t2 Z
8 P) g1 a! v! p0 [6 n5 N6 P8 {: E, R5 `5 a b4 I0 G& E# {0 h
8 S+ C. L* \: J2 R% x' B! ^
( |& {$ w" J) z, c2 p8 d" i! m! i
2 ~4 ~6 r- p! c% a! T* X0 M, N) u. \) K$ F7 B. g
: ^) f7 U+ v6 Y9 [
0 K# ?# Q: N0 C
% g2 l* Y/ ^- _* m9 B P3 ]
+ H; l0 U" s! ~, ~' p# g% @( @3 Z7 [" k* s
9 _8 f) y% J- M4 Q9 ~7 C1 R( W" \
& [. `0 R# h, B- _( V6 F7 ?) }/ m
8 ^ [5 @3 p2 O" y& j; G5 j- ~- {+ k4 Z" X$ @6 ]% q
# B' b: W! N1 [3 K [" |
+ `( p/ x* v+ y) m8 H: o
: a1 b* D4 N' S! @& G& A) B+ H1 j; @/ ~
7 @+ Z7 u; r1 Z! m& M' U/ [
" _2 ~/ E. I, ~0 R* X- R8 j
' `+ j7 k, G% m- A' z% c& `2 y `0 T0 P- V6 A
$ W' A, i: L" p: R. b5 N
9 l& F4 n$ C: P
7 _0 {& K' l$ t% |7 T4 w" \2 t( J8 \% P1 n. G
( y2 n* T S; }6 |9 f& u. f) C6 h. ^
$ B" p: S& @% z/ O: W2 Y
# E$ g& ^5 q A0 z; P
0 c" H W" T z1 i0 K
4 M/ P* b; q& S7 ~+ B1 g
- u3 X# _' `) n! ?, r
% `0 N* a* \9 o7 S; i
5 i6 v5 V+ r" \* H( f5 G% q( N3 \* l
5 ^4 p) h8 e, g- g* _0 e- w5 S
7 M3 N1 B' g9 i
& s3 K) y5 T8 r ^
2 w3 T, G7 n- r
3 J7 v3 o4 j E, \& C0 _; d6 x- b1 Q* r' S: L" o1 Y$ p
+ b' W/ ^' N% _6 |" K3 ^3 B
6 d3 `# q- J$ b" D% Z2 J- Z, O/ C9 {) X6 p) c( H
% s; F* o# C$ d; S' P2 v0 y" u3 @# Y% f2 r2 N# a
3 K& N0 I! F! V2 |3 x/ f G
# C. z% T6 j3 ^2 j
& Z: q3 h. _( j
# W5 U. Z' s! v7 j6 E
8 g8 T5 ^$ i& z3 G- S8 S b, D
# X5 F7 x. Q# H h
' N4 c$ f4 C* Z) m3 l0 l0 r- c3 F/ ^2 b. A0 Y7 B+ L6 `
, r5 O9 y6 `; {& G1 J4 m7 M
# Q; w, P3 g k! l7 D5 m0 v: `" f! B1 {: o9 x4 l
+ ?' I7 q/ z/ w' M* o
# S1 I8 y+ O- E3 c N- }- g2 d
7 r, ?# o2 ^- b/ J
. j' @! a! d! q$ I
; m: ` Y, ^, x. }+ ~3 M$ g
. x# A A' y1 y' i* A7 p# a" H0 ~: X" |" A
. g1 q; d" H% c+ a# t# }0 T 作者:胡森林 来源: 山羊胡的公文课堂 |